功控分類
2020-11-16
前向功率控制指基站周期性地調低其發射到用戶終端的功率值,用戶終端測量誤幀率,當誤幀率超過預定義值時,用戶終端要求基站對它的發射功率增加1%。每隔一定時間進行一次調整,用戶終端的報告分為定期報告和門限報告。 反向功率控制在沒有基站參與的時候為開環功率控制。用戶終端根據它接收到的基站發射功率,用其內置的DSP數據信號處理器計算Eb/Io,進而估算出下行鏈路的損耗以調整自己的發射功率。開環功率控制的主要特點是不需要反饋信息,因此在無線信道突然變化時,它可以快速響應變化,此外,它可以對功率進行較大范圍的調整。開環功率控制不夠精確,這是因為開環功控的衰落估計準確度是建立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具有一致的衰落情況下的,但是由于頻率雙工FDD模式中,上下行鏈路的頻段相差190MHz,遠遠大于信號的相關帶寬,所以上行和下行鏈路的信道衰落情況是完全不相關的,這導致開環功率控制的準確度不會很高,只能起到粗略控制的作用。WCDMA協議中要求開環功率控制的控制方差在10dB內就可以接受。 反向功率控制在有基站參與的時候為閉環功率控制。 在外環閉環功率控制中,基站每隔20ms為接收器的每一個幀規定一個目標Eb/Io(從用戶終端到基站),當出現幀誤差時,該Eb/Io值自動按0.2~0.3為單位逐步減少,或增加3~5db。在這里只有基站參與。外環功率控制的周期一般為TTI(10ms、20ms、40ms、80ms)的量級,即10-100Hz。外環功率控制通過閉環控制,可以間接影響系統容量和通信質量,所以不可小視。在內環閉環功率控制中,基站每隔1.25ms比較一次反向信道的Eb/Io和目標Eb/Io,然后指示移動臺降低或增加發射功率,這樣就可達到目標Eb/Io。內環功率控制是快速閉環功率控制,在基站與移動臺之間的物理層進行。 解決再分配效應 — 決策者應該強調 AI(人工智能)如何產生切實效益,并預見到AI(人工智能)所有可能的缺陷。 |